文:刘春娇 图:吴昊、孙俊岚、金梅、柳祚惠、许莉、刘红芸、刘春娇
端午节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是中国最古老最有底蕴的传统节日之一。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,有祭龙、祈福、攘灾等活动,不同地域习俗稍有差异,但都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、辟邪除灾的愿望,让我们来看看收费站的小哥哥、小姐姐们怎么过端午的吧! 品经典,传文化 通过观看“端午节”纪录片,对“端午节”的相关来历、传说故事和习俗活动有深刻的认识。员工代表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《浣溪沙·端午》《同州端午》等10多篇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和原创作品,在浅吟低唱、慷慨激昂中,品味传统文化底蕴,传递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。 制美食,粽传情 一片片清香的粽叶,一粒粒晶莹的糯米,在一双双巧手下成型,瞬间变成了一个个诱人的粽子。随后,员工们将自己煮好的粽子拿到收费现场,给过往的司乘和防疫工作人员送上满满的节日问候,传递着节日的温暖。 门插艾,香满堂 民谚有云“清明插柳 端午插艾”,寻得一片艾草地,采的新鲜艾叶,通过大家心灵手巧的制作,杂乱繁多的艾草被她们修剪、编制成形,扎上细麻绳,在门框上插两株艾草, 有驱邪避灾,确保平安的意思,小小绿意也让人进门间解压又舒心。 做香囊,传情谊 提起端午,必然少不了那具有代表性的香囊。在准备好各样材料后,只见各人银针飞走、彩线飘舞、艾叶清香......欢声笑语中,一个个形态各异、色彩斑斓的香囊便堆满了桌子。 做好的香囊互相赠送,寄托着大家的情谊,一根根彩绳向征着你我绚丽的未来。 写寄语,向未来 佳节来临,大家纷纷拿起手中的笔和纸,写下对端午佳节的寄语,寄语传统,寄语未来,寄语希望。心如糯米,越粘越紧。情如粽叶,越煮越香。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,愿安康喜乐常伴你我!
|